不知不觉,时间的钟已摆过叁个年头。2022年秋,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,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季节。考研和就业这两条路,到底该怎么走?我始终是摸着石头过河,一边思索一边前行。在不耽误备考的前提下,我踏上了新的征程,正式开启了师范生实习生涯。迄今为止,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,足以让我终身受用。
图为实习照片。
于我而言,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,是第一个坎。9月16日,当我第一次投身到清河实验中学(我实习的初中学校),踏着上课铃,匆匆进入教室的那一刻,十年前的求学时光悄然在我脑海中浮现,我甚至仍能想起当时望向老师的那个求知若渴的眼神。然而,这一次我不再是台下的学生了。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以教师的身份去听课的,这一极大的身份转变让我感到些许不适,因为在教室后面听课时我甚至还会和以前一样与朋友交头接耳,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。
从学生到教师的思想转变,跨度很大,但这却是每一个师范生在踏上讲台前的必经之路,更是一个难过的关。人难我难不怕难,关关难过关关过。为了克服这一障碍,我想我得有点“好为人师”的感觉。于是在每一次的试讲过程中,我都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,不断学习如何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以期更快地适应教师这个角色。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,实际的教学实践却给了我当头一棒,纯粹的知识灌输并不有效,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课堂中。我终于知道,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,不可将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,而是要将自己置于引导者的地位,切实关注学生,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。
学习如何备课,如何上好一节课,是我实习生涯中面临的第二个坎,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。备课,备的不再是十分钟的无生试讲,而是45分钟的有生课堂;上课,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,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互动,学生的反馈;此外还要准备与课堂适配的课件,这些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
我的指导老师是清河实验中学的吴波老师,第一次见面时,他便表示了对我们实习工作极大的鼓励与支持。他鼓励我教授“法不可违”这一框的内容,有关法律的教学内容确有不小难度,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。吴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学习空间和施展平台,分别给五个班级上这一框的内容,去体验和感悟教师的日常,体验一堂初中道法课究竟该怎么上。
然而前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,原因是我与学生并不熟悉,并不了解他们的特点,加之教学经验不足,没有很好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,使很多学生都游离在课堂之外。此外最突出的便是备课环节出现的问题: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,课件的上下衔接,逻辑关系没有处理到位。由于时间紧迫,吴老师舍弃午间休息,亲自指导我修改课件,详细地向我阐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,并对教学内容的逻辑做了细致的梳理。为了更具针对性地纠正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吴老师给我上了一堂“示范课”。这一堂课,虽只有短短的45分钟,却是我整个实习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,是值得我永远铭记的。那娓娓道来的导入、详实细致的新授,真情流露的升华,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深深印刻在我心中,成为指引我前行的一盏灯塔,照亮着我的实习之路。
十月末,在杨成敏老师和吴波老师的共同指导下,我完成了我实习生涯的最后一课,有幸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。在课后与老师的交流中,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,更深刻地意识到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。教态要自然,教学环节需丰富,教学思路应清晰,课堂节奏得把握得当。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没有基本功的加持,教师无法真正走进教室,走上讲台。缺乏教学基本功,教师亦是难以取得长足发展。在掌握教学基本功的前提下,更需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,对教材教参的深刻把握,增强教学的理论性和思辨性。
此次实习,点点滴滴,酸甜苦辣,百感交集。我终于体会到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崇高与艰辛,不虚此行,收获颇丰。